NEWS CENTER
新闻中心
追踪新闻动态,分享我们的精彩。
成长的烦恼:活力与速度间的动态平衡观
文/江南雨
前日,手机收到一条来自卓越亚马逊的服务短信,不经意间对这家公司再次产生了敬畏和感动。短信大意是:由于运输原因,我的订购服务将延迟1、2天,对为此带来的不便深表歉意。短信虽小,背后诠释出的内涵却值得细细品读。对于喜欢品书的我来说,很早就习惯于网购书籍,网络书店最大的特点,一是快捷方便,二是折扣多一些。而多年来之所以钟情于卓越亚马逊,除此之外,关键还折服于那种看似气定心平、入木三分的品牌活力。
像亚马逊这样的企业,的确让人尊敬,同时也提示我们:企业成长如同生命孕育,如何确保在竞争高度激烈的市场格局下实现持久不断的高速发展,是个普遍存在也备受关注的战略课题,值得企业管理者们深刻思考。
我们知道,企业总是在经济周期亦或称之为生命周期里成长的。成长中的企业面临的不仅仅是一帆风顺的环境,还时刻会遇到危机或萧条的时候。顺境也好,逆境也罢,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这条波澜壮阔的生命轨迹中比竞争对手走得更长一些,更长寿一点。在企业界常能听到一个词:叫做“做大做强”,但什么样的企业算是大,什么样的企业又算是强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也能普遍听到一些规律性的答复,诸如做“大”,主要指的是企业的规模和市场份额,而“强”则指企业在技术、品牌、创新等方面的竞争能力。从百年的长度来看,“做大做强”的关键还要看企业是否能够可持续发展,看企业是否具有鲜活的持久生命力。
恰恰是对于“大”与“强”的迥异认同,也带来了每个企业在发展进化的过程中,所追求的路径不同。有的一开始追求的是盈利,再筹划扩张,而有的则先追求市场规模,然后再追求盈利。这样的路径差异体现出的直接结果,就是企业间的成长理念差异化。一开始就追求盈利的,从企业起步阶段就不断强化内涵式的成长理念,以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一种朴素自然的理想,一种真挚的风貌与文化,通过在机制体制运转、管理规范优化、人力资源成长、企业文化建设等多方面的精耕细作,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一开始就看中规模的,则追求的是一种张扬,一种野性,通过一些诸如规模、架构、产业结构等外延性因素,实现企业在整体量上的跃升和扩张,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谋划深耕。没有速度或规模的企业,固然无法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对竞争对手形成致命杀伤力;但失去了活力的企业,才是最可怕的。缺乏活力的企业,就会形成可怕的惰性,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纵有再多的资金、再好的技术、再优秀的人员,都难逃失败的厄运。我们常说小企业具有活力,为什么?因为小企业机制灵活,大家都是目标导向,淡化分工,强调合作,老板与员工形成一体,这时公司的反应速度很快,高效灵活,充满活力。记得张瑞敏曾经说过,他当年最想请教韦尔奇的就是“如何让大企业保持小企业的活力”,韦尔奇是如何让这家爱迪生创建的百年老店保持了令人羡慕的活力呢?
生物体的活力来自于新陈代谢,人为什么会衰老,因为新陈代谢变慢了,细胞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就要求不断的有新能量注入,并且能够进行能量转化,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就是各种维生素要均衡,搭配合理,要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壮,另外,外界的刺激和压力,也对我们的机体活性产生很大的作用。有机体的衰老都是因为新陈代谢的变缓,细胞缺乏了活力。企业也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快慢,直接影响了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发企业活力就要不断地有新鲜的思想、人才和力量加入,要加强企业自身的“锻炼”,就是要不断变革,当然还要具有危机意识,增强压力,建立优胜劣汰的组织运作系统,变压力为动力。没有活力,一个企业就会形成可怕的“惰性”,就会形成安于现状、害怕变革和不敢冒险的不良文化,失去不断进取的勇气和动力,进而导致组织功能的退化和衰老,行动缓慢,思维僵化,最终被环境所淘汰。创新和活力是优秀文化的核心,是卓越企业、百年老店的致胜法宝。管理学中的“冲突管理”,就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思想。企业没有冲突、歌舞升平的时候,反而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或者正在慢慢孕育恶性“肿瘤”,如果不能提前诊断和治疗,等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往往是悔之晚矣。所以说,活力彰显的是一种品质,而速度则体现了一种实力,孰多孰少,孰强孰劣,只有在动态之中把握其中的均衡性,才是企业成长的精髓所在。
那么,如何把握这种动态均衡性呢?或者说其是否具有一定的参考标准与参照体系呢?这里,我不妨借用一下国际顶级管理咨询企业埃森哲的一个指标体系来加以解读。埃森哲认为,真正堪称有活力的企业,就是在以下五个方面远超出同行的企业。这五个方面分别是:1、成长性。即在规模上快速增长;2、盈利性。即利润随规模的增长而相应增长;3、前瞻性。即在获取当下利润的同时,对企业未来的增长点和盈利点有较清晰的预见和感知;4、持续性。即在相当长的时间内(5-7年,甚至10-15年),企业都保持盈利性增长;5、稳定性。即企业的业务组合和内部管理对经济周期波动性具有明显的减震和抗震作用,无论是在宏观经济的繁荣期还是低迷期都有相对平稳的发展。如果要进一步来诠释这五项指标的话,也就是说,一家企业是否具有动态平衡能力的关键,是能否在市场出现变化的情况下,把自身拥有的能力与外部信息资源进行符合新市场需求的重组整合、消化吸收,从而保持企业竞争新优势。如果要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比喻的话,那就是:活力=有质量+有内涵+有速度的成长。
事实上,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不只是简单地依赖于某一方面的机能那么简单,而是各种资源的综合运营体系的有机组合。要想保持鲜活持久的生命力,就意味着企业不能一厢情愿地总是臆想在灿烂明媚的季节里“追求卓越”。企业即使有幸诞生在“黄金时代”,也要时刻意识到任何“黄金时代”都不可能是绵绵无绝的,要随时准备着在不断更替、吉凶不定的季节里求生存、谋发展。也就是说,企业的卓越,不仅在于对机遇的把握,更体现在对致命性打击的强有力的承受度。很多时候,这种难能可贵的“抗打击能力”,才是一个企业能否在纷繁复杂的市场大潮中实现良好进化的活力所在。